Blog Detail

  • Home
  • 東西本願寺歷史

東西本願寺歷史

東西本願寺歷史

本願寺最早興建於鎌倉時代,當時親鸞聖人的女兒覺信尼在親鸞死後為他在今日的知恩院一帶蓋了靈廟,做為安放親鸞木像的御影堂。

東西分立前 ( 本願寺歷史 ) 1 親鸞 – 2 如信 – 3 覺如 – 4 善如 – 5 綽如 – 6 巧如 – 7 存如 – 8 蓮如 – 9 實如 – 10 証如 – 11 顯如 –

1592年第12任門主準如繼任後,教團內部發生繼承紛爭,1602年前繼承人教如得到大名德川家康支持脫離教團,在本寺東側另創真宗本廟,通稱為「東本願寺」,形成東西對立局面。當地人因此習慣將龍谷本願寺稱為「西寺」( お西 ),久之通稱為西本願寺。

東本願寺與西本願寺是具有歷史的佛教寺院偶而來看看這些歷史文物,也可增加一下自己的人文氣息吧~. 相傳東本願寺是在1602年所建,. 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262年. 不過,不管啦~. 原本它是只有本願寺而已,後來在1602年分裂成為東、西本願寺. 這個就是東本願寺的外觀啦. 我們從京都車站走過來,花了不少的時間. 後悔沒坐公車或電車. 外面還有護城河咧~.

歷史悠久、如今依然具有非凡影響力的宗教中心. 不同於很多其它景點,東本願寺對現代宗教依然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它就坐落於另一名勝古跡的東面:西本願寺。. 事實上,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原為同一座寺廟,直到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擔心整座寺廟的政治勢力不斷擴大而形成威脅將寺廟一分為二,才成為了東

東西本願寺互相較勁的意味頗為濃厚,西本願寺在1636年完成御影堂後,東本願寺也不落人後的在1658年完成了寺內的御影堂。

東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谷派的本山, 正式名稱為真宗本廟 建立於1602年, 由西本願寺(本願寺)脫離出來 豐臣秀吉在位時, 發生了本願寺第12代繼承人長男與三男之爭, 後來由三男準如當上了門主 1602年時, 長男教如得到德川家康支持脫離原本願寺教團並創立

註1,根據史料考證,其實並無法明確判定受難者是被拘禁在東本願寺還是西本願寺。當時逮捕情況混亂,加上大部分臺灣人不太會明確區分東西本願寺,僅說是本願寺。但不論東西本願寺,皆為警總進駐,因此推斷說兩處皆有做為囚禁的用途可能性很大。

東本願寺 (真宗本廟) 建於1602年,是真宗大谷派的總院,現存建築則建於 1895 年。來到東本願寺時正值裝修,沒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本願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 1272年,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總院,現址建築則始建於1597 年。

幾次途經西門町去艋舺,看到路邊一片看來是歷史建築遺跡的東西,沒有機會去細看。八月間有一次正好又到附近,就抽個空去瞧瞧,才知道是日治時期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西本願寺遺跡。因為時間很趕,匆匆看一下,隨手拍幾張照片,一直沒做其他的了解。

東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教派真宗大穀派的本山,建於1602年,正式名稱為真宗本廟。由於新建寺院位於本願寺派本山東側,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東寺”(お東),久之通稱為東本願寺。 大師堂相當於中國佛寺的大雄寶殿,南北76公尺,東西58公尺,高38公尺,高度僅次於奈良的東大寺,是京都最大的木造

東西本願寺中間有正面通小徑相連通,排行程時可以把兩座寺廟排在一起參觀,穿過小徑就是東本願寺了,西本願寺的歷史較悠久,有被選入世界遺產,東本願寺就沒有。在日據時代,西本願寺曾傳入臺北,座落在現今的萬華

  • 西本願寺
  • 【京都旅遊】西本願寺賞銀杏
  • 191001 清水寺 / 東西本院寺
  • 京都市民也喜歡用「お西さん」這個愛稱來稱呼「西本願寺」的魅
  • SBS Language
  •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臺灣「蕃界」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

西本願寺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總院,為世界文化遺產。與東本願寺格局相對,正式名稱為龍穀山本願寺。西本願寺是日本規模第二大的木質建築群,保存有從16-18世紀建成的建築物和引人入勝的名勝庭園。院內的御影堂、阿彌陀堂的威嚴姿態氣勢磅礴淩人。

被京都人暱稱為「西桑」的西本願寺(にしほんがんじ),本名為龍谷山本願寺,與東本願寺都距離車站非常近,交通非常方便,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歷史相較東本願寺更為悠久,是淨土真宗最大教派,最初本山在1272年(文永9年)所建大谷本願寺,經歷了多次戰亂遷徙

京都 晴天 20度清晨6點再泡一次湯,寂光院在民宿轉角不遠,還沒到開門時間,就附近村莊隨便晃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原の里就是這麼一個村落,到處都是大原女標識,應該女性撐起一片天吧,刻苦耐勞,勤儉持家,樂天知命。早餐塌塌米席地而坐,滿滿一桌營養又健康。

1591年和豐臣秀吉捐贈土地的父親一起搬到了現在的地方,但是,由於顯如上人死後的繼承問題,1603年向德川家康捐贈土地的教如上人設立了東本願寺,此後本願寺也分為東西的形式直到現在。這不僅是「西本願寺」的歷史,也是與「東本願寺」分開的由來。

可惜東西本願寺從此各走各路,曾經一段時間更加兵戎相見,這種情況在各地的歷史上屢見不鮮。 當時僧兵們一口唸「阿彌陀佛」,一面「手起刀落

臺南本願寺佈教師王兆麟與龍華會大空許林,由嘉義西本願寺所請向該地龍華會員演講。(《日》1926/4/3) 昭和四年 1929/8/6 本願寺佛教青年會於新公園舉行講演。(《日》1929/8/6) 昭和十年 1935 《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付梓。(《日》1935/5/26)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