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 原穴 本經 他經 不實不虛取原穴 實者 瀉本經子穴 虛者 補本經母穴 實者 瀉子經子穴 虛者 補母經母穴 肺 (金) 太淵 (原穴=輸穴,土) 尺澤 (肺合穴,水) 太淵 (肺輸穴,土) 陰谷 (腎合穴,水) 太白 (脾輸穴,土)
概念
井穴, 五俞穴的一種,均位於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處.《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所出為井。. 」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開始的泉源一樣。. 全身十二經各有一個井穴,故又稱「十二井穴」,其名稱是: 肺 — 少商 大腸 — 商陽 心包 — 中沖 三焦 — 關沖 心 — 少沖 小腸 — 少澤 脾 — 隱白 胃 — 厲兌 肝 — 大敦 膽 –(足)竅陰 腎 — 湧泉 膀胱 — 至陰 指手指揣
十二經脈 在四肢末端和肘膝關節附近各有五個重要腧穴,分別命名為井、榮、輸、經、合,合稱「五輸穴」。. 刺激這些腧穴,可以調節經氣活動,從而影響相應的部位及臟腑。. 它們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各有其主治特點。. 古代醫家將經氣的運行情況,比作自然界流水,以說明經氣出入的經過部位的深淺及其不同作用。. 井穴:為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
五輸穴 是十二 經脈 各經分布於 肘 、 膝關節 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類 腧穴 的統稱。. 五輸穴簡稱「五腧」。. 《 靈樞 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是對五腧穴 經氣 流注特點的概括。. 臟腑 原氣 輸注、經過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稱為 原穴 ,又稱「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氣之意,是人體 生命
簡介
五腧穴——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以及原穴、絡穴、郄穴人體12條正經上的精兵強將,是一穴勝十穴的特效穴位。【井穴】是主管我們身體上12條正經所有支脈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種,均位於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處.《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五俞穴在臨床上大多是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 十二經脈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總稱“五腧”。. 這是以水流的大小來形容各經脈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五腧穴,十二經原穴表,十五絡穴表,十六郄穴表,十二背俞穴表,十二募穴表,八會穴表,八脈交會穴表,下合穴表,六陰經五輸穴五行配屬表,六陽經五輸穴五行配屬表, 穴位 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并有特定稱號的腧穴即為特定穴。根據其不同的分布
穴位歌訣:五輸原穴歌 人體結構非常複雜,由筋腱、血管、肌肉、皮膚、骨骼等組成。又分成不同器官和部位,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還有三百多個穴位。前人為了方便分類和學習記誦,編造了不同的穴位歌訣。《五輸原穴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首。
六、俞穴: 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稱背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側線上,依臟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別冠以臟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經,有的在其它經絡,其名稱順序如下:
心痛的時候,這5個穴位來療癒 (五輸穴) 十二經脈的五輸穴,已經講到手少陰心經了。. 心經起於心中,聯繫心系、肺、咽喉、目系,屬心絡小腸,從肺部淺出腋下,循行於上肢內側後緣,止於小指橈側端。. 聯繫心經的循行線路,當心有不適或心經不順暢的時候
- 五輸穴:五輸穴,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
- 五腧穴表_word文檔在線閱讀與下載_文檔網
- 五腧穴配屬陰陽五行_《手掌與疾病》_中醫診治書籍_【岐
- 五俞穴_英文_拼音_注解_什么是五俞穴_醫學百科
- 五、病變於色取榮穴
- 五輸穴@醫方集解|PChome 個人新聞臺
五輸穴,是十二經脈各經分布於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重要腧穴,即井、滎、輸、經、合。各經的五輸穴從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並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稱命名,比喻各經脈氣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特點。西醫學名關節炎中醫學名五輸穴所屬科室內科 – 普通內科
提供五腧穴表word文檔在線閱讀與免費下載,摘要:陰經五腧穴表經脈手太陰肺經(金)手厥陰心包手三陰經(君火)手少陰心經(火)足太陰脾經(土)足厥陰肝經足三陰(木)足少陰賢經(水)井(木)少商中沖少沖隱白大敦涌泉滎(火)魚際勞宮少府大都行間然谷輸(土)太淵大陵神門太白太沖太溪經(金)經渠間使
五腧穴配屬陰陽五行《手掌與疾病》在線閱讀,中醫診治書籍 五腧穴與陰陽五行的配屬,早在《靈樞·本輸》中就指出,六陽經井屬金,滎屬水,輸屬木,經屬火,合屬土;五陰經井屬木,滎屬火,輸屬土,經屬金,合屬水,但還缺少了手少陰心經五腧穴,其后由《針灸甲乙經》補全。
醫學百科條目“五俞穴”是關于五俞穴的簡略介紹,包括五俞穴的英文、拼音、注解等內容。4 參考資料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7.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9.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
五、病變於色取榮穴(五俞穴的一種,均位于手足部的遠端。《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溜為榮”。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剛流出泉源時的細小水流一樣。全身十二經各有一個榮穴,分別為: 肺經魚際、肝經行間、心包經勞宮、腎經然谷、心經少府、大腸經二間、脾經大都、三焦經液門
五臟之俞,各有五,則五五二十五俞,井心包絡五俞,共三十,以左右見言之,六十俞穴 也。 陽穴七十二腑收。腑謂六腑,非兼九形腑也。穴,俞穴也,亦謂井滎俞原經合也。1 肝之腑膽,膽之井者,竅陰穴也;滎,俠溪穴也;俞,臨泣穴也;原,丘墟